该如何判定孩童的身高是否正常呢?一般而言,人的一生有两个快速成长阶段,一个是在婴幼儿期,也就是两岁以前,另一个是在青春期,而两岁到青春期前的成长就会趋于缓慢,但每年最起码也会长4公分左右,若长不到4公分;亦或身高低于同年龄平均身高的2个标準差以上;或者就生长曲线来看,孩子的身高在5个百分点以下或原本比同年龄的孩子高或相当,但是随着年龄长大,身高的百分点却一年比一年下降,若有以上这些表徵,即可儘早就医,以免延误治疗。 专科医师在判断时,除了参考孩子过去的生长记录、出生记录、父母的身高外,还会进行抽血以及尿液检验,以了解是否有贫血、感染、癌症、电解质异常、肾臟病、糖尿病、生长激素缺乏、甲状腺、染色体等问题,最重要的是还能经由X光片,来评估骨骼发育的成熟度,目前大多藉由左手腕掌之骨化中心数目大小及形状来判定,这种骨龄的检查往往比实际年龄更能反应小朋友的生长。目前了解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,包括: 1.遗传: 个子矮小的父母较容易生出矮小的子女,遗传基因可能位于体染色体或性联染色体 上,但遗传体质仍可受到饮食和环境的影响,但若预估成人身高比标的身高少5公分以上时,须尽早寻求医师的协助。标的身高可以由以下的公式简单的计算出来:(父亲身高+母亲身高±11公分)/2。 2.内分泌: 一万人当中约有一名属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,这种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矮小症状况可分为叁种: (1)原发性脑垂体功能不良,造成的原因如:脑垂体缺乏、萎缩、功能低下等等,病患除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外,性荷尔蒙、甲状腺促进激素等多种荷尔蒙可能均分泌不足,此类病人可使用生长激素来使其长高。 (2)次发性下视丘功能不良,造成此类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包括:细菌性脑膜炎、脑水肿、脑垂体或下视丘附近肿瘤等,此类病人约有50至60﹪曾遭逢脑部轻度缺氧等病史,治疗上可用生长激素释放因子。 (3)对生长激素不敏感:这类病人并不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,而是生长激素的受体缺乏或异常,无法和受体结合,因此即使病人分泌较正常人多的生长激素也无法改善病情,生长激素仍无法发挥功能。 3.营养: 生长周围环境的异常及营养缺乏,是常见造成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,蛋白质摄取不足,容易造成身体肌肉萎缩,而使体内各器官煺化。另外肠道慢性发炎疾病,如小肠炎及溃疡性大肠炎等,会因为长期腹泻导致肠胃的黏膜细胞扁平,而致酵素分泌 缺乏,最后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。 4.长期慢性疾病: 如先天或后天性心臟疾病、慢性肾臟疾病、部份中枢神经系统疾病、血液疾病、糖尿病、维他命D的缺乏或阻抗所导致的痀偻症等。 5.睡眠: 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会依时间不同而异,白天只有极低量的生长激素产生,到了夜晚分泌量则会达到高峰,其分泌有两个高峰期,约在晚上十一点和凌晨四点左右,因此建议成长中的孩童要长高转大人就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,必须在晚上十点前就寝,并每日睡足八小时至十小时。 影响生长的原因很多,除了上述因素之外,还包括生活习惯、压力、情绪及运动等等,治疗效果的差异很大,生长激素的治疗通常第一年的效果最好,第二、三年长高的速率便会递减,良好的治疗方式应该是儘早就医,若年龄超过青春期,骨生长板癒合时,恐怕就无法有效的补救。因此需要门诊规律追踪及与专科医师群密切讨论配合。
|